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新闻
数字检察/创新“1+N”工作法 ,以“大数据”打开“小切口”撬动“大治理”
时间:2024-12-20  作者:数字办  新闻来源:  【字号: | |

自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推广活动开展以来,隆阳区人民检察院通过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为支点,以“检察护企”“检户民生”专项活动为抓手,以“大数据”打开“小切口”撬动“大治理”,将大数据监督模型的应用充分融入检察履职活动全过程,实现了“四大检察”运用模型全覆盖。


加强履职能力建设,不断更新检察履职理念



隆阳区人民检察院牢固树立“数字意识”和大数据思维,持续增强“数字自觉”,坚持“党组管总、团队主战、部门主建”的工作格局,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推进数字检察工作,一手抓规定动作,一手抓品牌创建,努力打破数据壁垒,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实践应用,大胆先行先试,探索构建了“解析个案、梳理要素、构建模型、类案治理、融合监督”的大数据检察监督路径,让数据、线索成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数字办案成果。同时,通过“党建+”课堂、检察业务培训等方式,以“什么是数字检察”“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平台运用实操”等课程为内容,有针对性的对检察官、检察官助理开展培训,强化检察人员数字化意识、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引导检察人员积极转变理念,强化社会治理整体观、综合履职观,适应新时代检察工作特别是数字检察工作的要求。


加强数据共享、共用,创新“1+N”工作法



隆阳区人民检察院牢固树立全院“一盘棋”理念,创新“1+N”工作法,成立一个数字检察中心,组建各业务条线数字检察工作小组,统筹推进模型应用推广工作。数字检察中心通过对最高检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平台上的上架模型进行研究,根据模板要素中所需数据统一对外调取或通过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提取数据,数据获取后,由检察技术人员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后运行,初筛出线索后又以“派单”的形式推送给各业务条线数字检察工作小组,各业务小组进行线索研判、分流和办理,并及时将结果反馈至数字检察中心。该工作法通过明确分工、积极配合能深化模型研究、规范数据归集、提高数据筛查、碰撞效率、专业研判后能有效成案,大大提高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的广度、深度。此次活动开展以来,隆阳区人民检察院共运用最高检平台模型34个,成案39件,实现四大检察全覆盖。


加强案件办理质效,促进办案效果从法律监督向社会治理延伸



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应用使隆阳区人民检察院监督案件数量大幅上升,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法律监督不平衡、不充分、不全面的问题。同时,该院依托大数据赋能,在更加主动、有力开展深层次监督的同时,也更加深入、精准地发现了监督案件背后的社会治理风险隐患和难点堵点。在个案办理的同时,针对监督发现的社会治理漏洞和“老大难”问题,该院通过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完善制度机制,有效堵塞漏洞、解决问题,不仅促进了系统治理,也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被监督者的认同感,有力彰显了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和力度。如,该院通过运用河北省内乡县退役军人违规领取优抚金类案公益诉讼法律监督模型,在督促退役军人事务局履职的同时,我院与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立英雄烈士保护和退役军人权益保障领域协作机制的意见(试行)》,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建立对口联系、信息通报、线索移送、办案协作、宣传联动等协作机制,为下一步全面充分发挥法律监督和行政职能作用,开展好英雄烈士保护和退役军人权益保障工作奠定了夯实基础。


实施数字检察战略,是法律监督手段的革命,是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的重要依托,目的是更好地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下一步,隆阳区检察院将进一步树牢大数据法律监督思维,统筹推进、建用并举,重点突破、务求实效,全力推进隆阳数字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隆阳区人民检察院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