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的雾霾终究还是来了,灰蒙蒙扣在头顶。南方小城来的我,打小看着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长大,所到之处尽是莺歌燕舞,自是带了些许的矫情与娇气。这么大阵仗的霾,我还是从还未遇见过的,天和地仿佛都是混沌的一体,远山近树悉数和污浊的空气包裹在了一起。压抑和烦躁莫名的蔓延开来。这样的天儿,着实是令我哪儿哪儿哪儿都不怎么舒服。时不时冒出的云南情怀和云南人自带的骄傲劲儿委实是连自己看了都觉得有些不爽。
其实除了雾霾、车牌、拥堵和令人咂舌的房价是永恒的槽点以外,帝都的确可以算得上一个近乎完美的城市。亭台楼榭,瑰宝奇艳。每一山每一水都可能烙印着历史的痕迹,或壮士断腕悲惨壮烈、惊心动魄,或侠士就义豪情万丈义薄云天,一点点、一滴滴总有能荡激你情怀的地方。每一草每一木都可能窥视过最美丽的爱情故事,或悲凉哀婉,或恬淡幸福、或痴心热烈,一段段、一幕幕总有能戳中你泪点的地方。每一砖每一瓦都可能见证过最最动人的奇迹,或鬼斧神工、或惊世绝伦,或神秘莫测,一丝丝、一缕缕或总有能激起你探寻欲望的地方。
京菜京剧、数不尽的名胜古迹,悠长的小巷,古老的胡同,清脆的单车响铃,有节奏的吆喝,喷香的烤鸭,酥脆的糖葫芦,温暖的棉鞋雷锋帽,殿堂级的大学,神秘的中南海、随时可以遇见的处长,流浪的地铁歌手、衣着光鲜的明星,正在为各色梦想奋斗的北漂,燃不尽的烽台烟火,演不完的清宫大戏,这便是我对这个城市最粗浅印象的全部。
(二)
直到现在都还记得,第一次看《通往忧伤的地下铁》时那种深埋在心底里铭心刻骨的疼痛感。那时的我正值青春期,正暗恋着一个美好的少年,总觉得少年身上的忧郁、文艺和老柯哥哥很像很像。那时的北京便是我最想要抵达的城市。因为老柯也因为少年,我想要北漂,想要流浪,想要放逐自己。或者也作地铁歌手,一把吉他一首歌,道尽所想、随遇而安。或者作一名自由撰稿人,一方桌子、一台电脑,续写故事,编织梦想。那时我想,或许在后海、或许在西单、或许在鼓楼,或许是在不知名的小巷,或是某栋写字楼的一隅,总之一定可以找到我寄存梦想,存封爱情的地方。于是我向往这座城市。
是的,曾经,多少人爱上一个人然后恋上一座城。关注那个城市的风景美食、民俗风情、天气变化,想到抬眼便能看到你曾瞭望过的星光,就能感知到岁月的静好。后来,多少人也曾因为一个人厌弃一座城,哪怕看到那个城市的名字或是听到那个城市的声音都会黯然神伤,泪如雨下。后来的少年和老柯哥哥一起,随着时间的流淌,慢慢的消逝不见,导致我最终也没有成功北漂,北漂梦变成了藏在心底的文人情怀,时不时拿出来叹惋一下便再不剩下其它。而今的我还算幸运,家人都健康和睦,真心待我的友人有幸也有几个,工作也还算稳定顺心,哪怕随时说走就走也不会有太多的牵绊。终是可以一个看客的身份,穿梭于或陌生或熟悉城市的大街小巷,品尝品尝美食,谈论谈论论人生,把所有自己的和别人的过往都当风景来放映。
(三)
这座号称与梦想最近的城市里,狗仔天天埋伏的首都机场,小说里写烂的未名湖桥段,没有硝烟的中关村竞争,狗血喷一脸的朝阳群众,虽然难得但后海也真的有有树的院子,穿过一条街就到的国际新闻大楼,中戏就在南锣鼓巷的旁边......细细抚摸她的脉络,真的有奇妙漫过。你会觉得曾经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及的人和事情一下子鲜活了起来。原来梦想,大家都曾那么近距离的拥有过。
此次来京一个月,便也算是圆了我的北漂梦。跻身在万达的写字楼里,和许许多多追梦的年轻人一起,以一个小编的形式存在着。每天为了上班赶公交、赶地铁、赶电梯。出门再早都可能因为赶不上上一班公交、上一列地铁、上一趟电梯而迟到。早上八点半上班十一点半下班,下午一点就上班,于是小城上班时的午觉成了最奢侈的事儿。下午五点下班,公交地铁电梯来回倒腾,真心感觉累。吃什么也是老大难的事,各种煎饼、面条、米粉、快餐、超级不地道的麻辣烫火锅除了让我更想家以外,也对这个城市及这个城市生活里追梦的人们多了些理解。除了可以刺伤我们的财富和许多人熠熠生辉的人生以外,毕竟也有许多平凡如我的追梦人,每天挣扎在拼搏与消沉、坚持与放弃,逐梦与堕落的边缘。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且活且珍惜。
已然不是第一次到北京了,但我却不真的了解这个城市。除了耳濡目染,普通话里开始有了些京片儿的味道以外,我还是我,但我可能也爱上了这个的城市,不再因为一个人,不再因为一段往事。而是因为,我曾以这样的方式在这里存在过。